南京某外贸公司A1办公楼的设计(含建筑图结构图) 来源:56doc.com 资料编号:5D29413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5D29413 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密 保 惠 帮助 我要下载该资源 资料介绍 南京某外贸公司A1办公楼的设计(含建筑图结构图)(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论文计算书10000字,CAD图16张)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实际应用课题,地点位于南京市,用途为办公楼,长48m,宽21.2m。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四层,室内外高差为0.3m,一层层高4.2m,二至四层层高3.6m。本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柱网图如下 2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及基本雪压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工程地质资料 拟建场地地貌形态单一,地势平坦,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以下1.5米左右,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质情况:经勘察揭示拟建场地土层分布可划分为三层: (1)杂填土:厚度约为0.75~1.10米; (2)沙质黏土:厚度大于17米,可作持力层,地基承载力fk=180kPa; (3)中粗沙:厚度约为4.50米,fk=210kpa;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一章 结构选型与布置………………………………………………………1 1.1 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1 第二章 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3 2.1 确定计算简图…………………………………………………………………3 2.2 构件材料选择…………………………………………………………………3 2.3 材料强度等等级…………………………………………………………………3 2.4 荷载计算…………………………………………………………………………3 2.4.1 屋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计算…………………………………4 2.4.2 楼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计算…………………………………5 2.4.3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计算……………………………………6 2.4.4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计算……………………………………7 2.4.5 地震作用计算……………………………………………………………10 第三章 框架内力计算…………………………………………………………14 3.1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14 3.2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24 3.3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28 第四章 框架内力组合………………………………………………………37 4.1 弯矩调幅………………………………………………………………………37 4.2 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38 4.3 横向框架柱的内力组合………………………………………………………40 第五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42 第六章 楼梯结构设计…………………………………………………………59 6.1 梯段板计算……………………………………………………………………59 6.2 休息平台板计算………………………………………………………………60 6.3 平台梁计算……………………………………………………………………61 第七章 楼面板设计………………………………………………………………62 7.1 设计资料…………………………………………………………………………62 7.2 楼面板的计算……………………………………………………………………62 7.2.1 跨中最大弯矩………………………………………………………………63 7.2.2 A区格………………………………………………………………………64 7.2.3 E区格………………………………………………………………………65 第八章 基础设计…………………………………………………………………68 8.1 荷载计算………………………………………………………………………68 8.2 确定基础面积…………………………………………………………………69 8.3 地基变形验算…………………………………………………………………70 8.4 基础结构设计…………………………………………………………………70 结语……………………………………………………………………………………72 参考文献………………………………………………………………………………73 致谢……………………………………………………………………………………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