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计算机 > 网络 >

供销通项目组网与应用(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来源:56doc.com  资料编号:5D1168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5D1168
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帮助
资料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我国政府很早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指导思想,每个行业都将信息化作为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移动通信凭借广泛的信息网络和信息载体,已经拥有最大的用户群和最多的终端种类。我们认为,移动终端及其所能承载的业务能力是行业信息数据库与最终用户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
现有的移动信息化程度仍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从发展方向看,移动信息化正向纵深发展,逐步覆盖到商务、医疗、教育、城建、农业、工业等多个行业。同时,在某行业或企业的应用,已不单单是移动通信工具的简单使用,而是将移动网络和资源延伸到管理、财务、生产、运作、销售等价值链条上的多环节,兼顾改善本环节的经济效益和环节间的协调、共同发展,实现了融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时间上的局限。
从业务或企业应用角度讲,移动信息化正对一些传统产业进行一次革新,对流程重组、企业再造、数字化建设、服务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但是,面对广阔的集团客户市场,已有的产品无法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纵观行业应用产品的现状,我们总结有以下特点。
——IT、CT能力独立。ICT融合是未来业务的发展趋势。大多数企业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已拥有较完善的IT系统,传统的IT系统以局域网或Internet为载体,需要办公人员有PC终端并连接上网才能发挥作用。而CT系统虽然可以提供有效的通信方式,但不能与企业的业务紧密关联。
——定制化成本高。有一千个企业就有一千种办公IT系统,业务流程也千差万别,在现有的IT平台上,进行量身定制,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难以规模推广。产品从企业中产生,带着企业和行业的个性,完全是“一案一例”的开发模式,产品从一开始就是非标准化的,各自为政,成功的项目难以快速推广复制。
 ——难以实现接入管理。产品接入移动多样化,使运营商无法把握业务和内容,难以实现可运营、可管理。
由此可见,业界要推出新的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满足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等需求。行业应用产品的发展将以综合性、ICT融合为发展目标,如:移动数据业务、移动邮箱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移动办公;将移动数据业务、小额支付结合,实现商业移动化;以定制终端结合各种移动数据业务,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生产过程、物流的监控。

摘 要    
中国移动“供销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以移动信息机为载体,基于移动无线通信网络和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家店提供商品零售、凭证打印、订购管理、配送签收等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信息服务。“供销通”项目运用MAS和ADC两种组网方式,解决了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业务需求。同时供销通项目用JSP技术开发了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同时在服务器上搭载了ORACLE数据库完成了各营业网点的数据的储存和管理,同时使用JDBC API 技术完成了管理平台软件和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以使两者之间可以完成数据交互。“供销通”项目的推广可以延伸了农村移动信息化的应用,不但解决了农家店的信息化需求,同时也发展农家店成为中国移动的代理业务点,扩展了移动的代理网点。
 
关键词  MAS    ADC     JSP     JDBC

THE  APPLICATION AND NET SETTING OF  MULTI-POS                                        
Abstract
“Multi –pos”----the  mobile information-base solution of china mobile with mobile information machine for carry a body, according to move wireless correspondenc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based service terrace, provide a    merchandise retail for the farmer store, the certificate print, order management, go together with to send to a label to accept etc. modernization the merchandise circulat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MAS and ADC of the item  usage of“multi-pos ” two kinds of net way, solved to the business need of dissimilarity scale business enterprise. The“multi-pos” item used a JSP technique a development and can see to turn in the meantime of person's machine hand over with each other interface and carried an ORACLE database completion each business net point on the server in the meantime  of data of storage and management, in the meantime we usage JDBC API technique completion management terrace software and of database of conjunction with make both it can completion the data hand over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s  MAS   ADC   JSP    JDBC

方案概述
 中国移动““供销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以移动信息机为载体,基于移动无线通信网络和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家店提供商品零售、凭证打印、订购管理、配送签收等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信息服务,并在”供销通”信息机上承载IP公话、空中充值、选号开卡等移动渠道业务,以及目录销售、电子支付等增值服务。从而助力建设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主要包括如下三个业务功能部分:
基础业务:商品零售、凭证打印、订购管理、配送签收
移动渠道业务:IP公话、空中充值、空中选号开卡
增值业务:目录销售、资金归集、电子支付

“供销通”项目组网方案
针对不同企业的规模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组网方案分别是 MAS模式和ADC模式.。MAS模式适用于自身原有ERP系统的大中型连锁企业,而ADC模式适用与中小型企业。MAS模式将服务器置于企业端并与企业原有ERP系统对接,而ADC模式则将服务器统一布设并托管与移动公司。

“供销通”项目运用MAS和ADC两种组网方式,解决了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业务需求。同时供销通项目用JSP技术开发了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同时在服务器上搭载了ORACLE数据库完成了各营业网点的数据的储存和管理,同时我们使用JDBC API 技术完成了管理平台软件和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以使两者之间可以完成数据交互。平台开发符合符合中国移动行业应用终端监控技术要求。能实现网点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台帐管理,收购管理,业务统计,系统管理功能。
“供销通”项目的推广可以延伸了农村移动信息化的应用,不但解决了农家店的信息化需求,同时也发展农家店成为中国移动的代理业务点,扩展了移动的代理网点。结合中国移动无线公话、空中充值、空中选号等业务,方便农民朋友充值、选号,提高移动的综合服务水平。























目 录

1  引言……………………………………………………………………………1
2  “供销通”项目行业背景需求分析及方案概述……………………………2
2.1  行业背景………………………………………………………………………2
2.2  需求分析………………………………………………………………………3
2.3  方案概述………………………………………………………………………4
3 “供销通”项目组网方案………………………………………………………4
3.1  MAS模式组网设计方案………………………………………………………4
3.2  ADC模式组网设计方案………………………………………………………7
4 “供销通”项目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及业务功能………………………………11             
4.1 “供销通”项目设计的技术要求………………………………………………11
4.2 “供销通”项目的管理平台设计方案…………………………………………18
(毕业设计网 )
4.3 “供销通”管理平台业务功能…………………………………………………25
4.4 “供销通”终端业务功能………………………………………………………30
4.5 “供销通”业务终端 ………………………………………………………… 36
结论…………………………………………………………………………………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推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