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电子信息 > 通信 >

波分复用系统在传输网中的实施规划和应用设计

来源:56doc.com  资料编号:5D1556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5D1556
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帮助
资料介绍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通信网络的扩建规模和步伐日益加快,为传输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传输系统从初始的载波系统发展到准同步传输系统,再到同步传输体系,以至目前的波分复用系统。如何在技术方面引入波分复用(如稀疏波分复用和密集波分复用),从而使传输系统不再成为制约宽带网络发展的瓶颈。通过对现有传输网络的分析和预测,选择合适的波分复用系统,完成长途传输网和城域传输网的升级和改造,为全光网的建设奠定基础。文章回顾了传输网技术的发展过程,论述波分复用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并以河北省某公司利用波分复用系统对现有网络实施规划,以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例,就波分复用系统在传输网中的应用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传输网  同步传输体系  波分复用  全光网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The Application of WDM in Transmission Network of  Hebei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in scale of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 higher requirement has been proposed to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s turning from the initial carrier system into a PDH system, and then a SDH system, even WDM system nowadays. How to apply WDM (e.g. CWDM and DWDM) to ensure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no longer is the constraint of the bandwidth of the network. Via the survey and prediction towards the current network, select a proper WDM system, achieve the update and improve to the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the metropolitan network has made certain basis for a all-optical network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discussed the features and appliances of WDM system,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a company in Hebei which meets the development in services by update the network via deploying WDM, the problem of the application of WDM in transmission system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transport network; SDH; WDM; all-optical networks.

波分复用系统简单模型
根据系统是否配有波长转换器,可以将系统分为集成式系统、开放式系统和半开放式系统。集成式系统指的是WDM系统所承载的SDH信号的发送机发出的是WDM系统要求的特定波长信号;开放式系统指的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配有波长转换器(OTU)的WDM系统;半开放式系统指的是仅在发送端配有波长转换器(OTU)的WDM系统。根据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光信号的方向可以将系统分为单纤单向系统和单纤双向系统。按照通道间隔的不同,WDM可以细分为CWDM(稀疏波分复用)和DWDM(密集波分复用)。

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结构
实现光波分复用和传输的设备种类很多,各个功能模块都有多种实现方法,具体采用何种设备应根据现场条件和系统性能的侧重点来决定。实际的WDM系统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光发射机、光中继放大、光接收机、光监控信道和网络管理系统[7]。

光传输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线路系统,其传输速率的提升是所有技术中最快的,这主要归功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5年里,没有任何一种传输技术像波分复用发展那么迅速。在1997年之前,很少有人明白波分复用这个英文缩写代表什么,而今天则很少有人不明白这3个字母缩写的含义。
 波分复用技术第一次把复用方式从电信号转移到光信号,在光域上用波长复用(即频率复用)的方式提高传输速率,光信号实现了直接复用和放大,而不再回到电信号上处理,并且各个波长彼此独立,对传输的数据格式透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光通信时代的真正到来。
波分复用技术已成为整个光纤通信的基础,成功的解决了信息需求急剧增长时代的骨干网带宽需求,它还将在城域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内,在建设新的波分复用系统的同时,将重点发展波分复用技术的联网优势,在核心节点采用OADM和OXC设备,引进先进的光网络控制管理平面概念,加大对现有光纤网络的改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光网。








目   录
1  引言………………………………………………………………………………1
2  光传输网技术……………………………………………………………………2
2.1光传输网技术应用现状 ………………………………………………………2
2.2光传输网技术演进趋势 ………………………………………………………3
3  波分复用(WDM)系统 ………………………………………………………4
3.1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结构 ……………………………………………………4
3.2波分复用系统的主要设备 ……………………………………………………6
3.3波分复用系统的关键技术 ……………………………………………………7
3.4波分复用技术的特点 …………………………………………………………11
3.5波分复用(WDM)系统的组网应用 ……………………………………………11
3.6传输网对波分复用(WDM)系统的需求 ………………………………………12
4  工程设计 …………………………………………………………………………14
4.1工程设计原则 …………………………………………………………………15
4.2波分复用系统工程方案 ………………………………………………………15
(毕业设计 )
4.3工程实例 ………………………………………………………………………16
4.4网络管理 ………………………………………………………………………22
4.5传输网保护方式 ………………………………………………………………24
4.6工程采用OptiX BWS 320G设备的特点 ……………………………………24
5  波分复用在我国传输网中的应用前景 …………………………………………26
5.1在国内通信中的前景 …………………………………………………………26
5.2 在洲际间海缆通信中的前景 …………………………………………………27
结论……………………………………………………………………………………28
致谢……………………………………………………………………………………29
参考文献………………………………………………………………………………30
附录A  OptiX BWS 320G设备介绍 ………………………………………………31

参 考 文 献

1  唐雄燕,左鹏.智能光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刘增基,周洋溢,胡辽林,周倚丽.光纤通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  唐玉麟.光纤通信应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  Govind P.Agrawal.Nonlinear.Fiber optics (second edition) .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5
5  原荣主编.光通信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  董天临.光纤通信与光纤信息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tiX光传输系统WDM原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7
8  HomasE. Stern.Multiwavelength Optical Networks.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1999
9  纪越峰.光波分复用系统.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10  李玉权,崔敏.光波导理论与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11  杨浚明.光纤通信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2  张玉富.全光网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13  张海懿.WDM技术回顾与展望.通信世界网,2003.6
14  赵梓森.光纤通信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
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tiX BWS 320G WDM设备组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5

推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