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SolidWorks,STEP三维图)
来源:56doc.com 资料编号:5D15908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5D15908
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密 保 惠 帮助
资料介绍
滑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SolidWorks,STEP三维图)(论文说明书16800字,CAD图纸9张,SolidWorks三维图,STEP通用三维格式)
摘 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各行各业产品的测量问题。由于测微仪接触测量会引起被测产品产生形变,工业上常采用CCD摄像头检测技术测量,这类方法测量精度高,而且测量准确。近年来,由于激光的应用,出现了激光扫描测量法和投影放大法,虽然实现了非接触测量,但测量精度不高。因此本研究采用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像素位置信息强、结构紧凑等优点的光电传感器,设计一种在线实时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对滑片的高精度、快速、免损、非接触的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线实时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光学系统、线阵CCD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处理系统;它的工作过程为:采用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利用新型电荷耦合器件作为光电接收装置,根据夫琅和费衍射原理,传感器发出的光束经过光学系统处理后,入射到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光敏面上,经CCD形成视频信号输通过预处理与二值化处理,再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经U接口送入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与显示,实现滑片厚度的测量;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总体方案论证、光电系统研究、CCD驱动电路及CCD视频信号二值化处理电路研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软件设计与误差分析;其中选用了TCD1206作为线阵CCD用于在线检测的传感器件,重点分析了TCD1206的驱动时序、设计了TCD1206的驱动电路和输出信号处理电路,对通用型单片机的各模块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单片机的硬件系统进行了扩展,另外通过软件设计能有效地实现滑片的尺寸计算,并对可能造成的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此测量系统具有工作稳定、精度高、分辨率高、非接触自动在线检测等特点,测量范围为5mm~20m,测量精度为±1m。本设计可以解决滑片表面形状、厚度等的测量问题。
关键词: CCD 非接触测量 驱动电路 滑片
目 录
1绪论 6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7
1.2 滑片自动检测机的发展历程..........................................................................7
1.3 滑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方案分析 8
1.3.1 结构分析 9
1.3.2 机械结构总体方案和布局 10
2机械结构的设计 13
2.1摄像头的选用 18
2.1.1摄像头的工作原理……………………………………………………....19
2.1.2摄像头的类型………………………………………………………........20
2.1.3摄像头的选型………………………………………………………........21
2.1.4摄像头的应用领域…………………………………………………........23
2.2剔除装置的设计 26
2.2.1 气缸的工作原理 28
2.2.2气缸的选型计算……………………………………………....................28
2.3伺服电机的设计计算……………………………………………............29
2.4同步轮传动的设计计算…………………………………………….......29
2.5直线导轨的选型计算……………………………………………............30
3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34
3.1 输送装置的建模.............................................................................................35
3.2 检测装置的建模............................................................................................37
3.3 剔除装置的建模............................................................................................38
3.4 滑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建模..................................................................39
总 结........................................................................................................................40
参 考 文 献 41
致 谢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