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理工学 > 采矿工程 >

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一采区设计

来源:56doc.com  资料编号:5D10424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5D10424
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帮助
资料介绍

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一采区设计(设计说明书33000字,CAD图纸4张)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井田所属的第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方山县县城西南24km处的峪口镇郝家焉村。行政隶属峪口镇管辖。地理坐标:
东经111°06′53″~111°09′18″
北纬  37°44′54″~37°47′25″
井田距209国道9公里,方山县至临县的乡村公路从矿区通过,交通运输条件.
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峁、梁及黄土冲沟为主,侵蚀切割严重,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海拔1258.1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海拔1028.0m,相对高差230.1m,属低中山丘陵区。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属湫水河水系,井田范围内无河流,主要沟谷为中部的车赶沟和南部的沐浴沟,只有季节性水流,是雨季的洪水排泄集中地段。
三、气象
本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暖温带半干旱地区,气温变化昼夜悬殊,四季分明,降水量有限,多呈干旱状态,冬春季多西北风,少雨雪,夏秋季雨量集中,有时出现暴雨洪水灾害。
四、地质构造及分布情况情况
区域地质简况:
区域地质构造的发展史与整个华北古陆颇为一致。前震旦纪地层为巨厚的混合岩化强烈的关帝山花岗岩及其它古老变质岩系,分布在关帝山周围,为隆起褶皱。震旦纪被一些厚度不大的陆相碎屑岩沉积到寒武纪后由于地壳运动下降而沉入海底,一直到中奥陶纪,沉积了很厚的深海相石灰岩。后又上升为陆地,遭受长期剥蚀形成沉积间隔,到中石炭纪又缓慢下降形成浅海相沉积。不久又开始上升,在二叠纪、三叠纪形成很厚的陆相沉积。中生代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大量花岗岩侵入,关帝山急骤隆起,形成吕梁背斜,铸成了今日地貌的雏形。
境内地层齐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都有出露。
 

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一采区设计
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一采区设计
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一采区设计
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一采区设计


目    录
前    言    iii
目    录    iv
第一章   矿井概况    1
    第一节  井田地质特征    1
一、井田所属的第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1
三、气象    1
四、地质构造及分布情况情况    1
第二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2
一、煤层赋存状态和围岩性质    2
二、煤的工业分析    3
三、煤的可选性    5
第三节井田境界与储量    6
一、井田境界    6
二、井田工业储量    6
三、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计算    9
第四节  矿井开拓    9
一、井筒的位置    9
二、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区划分    9
三、  矿井通风方式    10
四、 矿井提升及运输    11
第二章   采区地质特征    11
第一节  采区范围    11
第二节   采区储量和生产能力    12
一、矿井工作制度    12
第三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13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14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    14
第二节  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14
一、矿井达到设计能力时采区数目及位置、回采工作面位置    14
二、采区巷道布置    14
三、工作面回采方式    15
四、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15
五、采区运输、通风、排水系统    16
第三节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17
一、主要采煤设备的选型与配置    17
二、回采工艺的确定    21
三、工作面劳动组织表及循环作业表    23
四、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23
第四章    采区运输    23
第五章 采区通风与安全    27
第一节通风系统    27
一、主扇型号    27
二、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    27
三、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    27
第二节 矿井风量    28
一、矿井总风量计算    28
二、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    28
三、 风量分配    32
第六章  灾害预防与避灾路线    33
第一节 灾害预防措施    33
一、 发生顶板事故后应急措施    33
二、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后应急措施    33
三 、发生水灾事故后应急措施    34
四、发生火灾事故后应急措施    34
第二节避灾路线    35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与职业危害防治    35
第一节  施工准备    35
第二节  顶板管理    35
一、一般规定    35
二、锚网支护    38
第三节  “一通三防”管理    39
一、通风管理    39
二、瓦斯管理措施    40
三、防尘管理    41
四、防火管理    41
五、安全监测管理    42
第四节 防治水管理    42
第五节 电气设备管理    43
一、一般安全事项    43
二、胶带机、掘进机使用与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46
三、掘进机操作    46
四、利用综掘机进行支护作业    49
五、综掘机检修与迎头平行作业    49
第六节  运输管理    50
一、皮带机运行    50
二、用皮带运输物料规定    50
三、胶带搭接的技术要求    52
四、地排车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52
五、溜煤眼管理规定    53
第七节  职业危害防治    55
第八节 “三位一体”与“手指口述”安全确认    55
一.“三位一体”安全确认    55
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    56
参考文献    57
致    谢    57

推荐资料